“亚洲最佳基金经理”——招商安泰系列基金经理陈进贤

 

记者 黄河

2003年1月12日,清冷的旧历年底,招商银行大厦的18楼一下子成为最热闹的地方———招商证券和世界金融巨鳄荷兰国际集团(ING)的“跨国婚姻”仪式吸引了一大批业界贤达名流。招商ING联姻催生了中国基金第一家中外合资“新贵”———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共有5个股东,招商证券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ING旗下的荷兰持股30%,中国电力、中国华能和中远集团的3个财务公司各占有10%的股份。

而在业界人士的心目中,招商基金的成立除了其首推的伞型基金结构外,由ING引入的雄厚人才资源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被誉为“亚洲最好的基金经理”的陈进贤就是其中的一位。

据招商安泰系列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中介绍:陈进贤(Marc Tan),男,现年37岁,新加坡籍,国立新加坡大学理科学术学士(不动产管理)。1990年9月起于OUB资产管理公司先后任投资分析员、高级经理、助理副总裁,2000年3月起于OUB-Optimix Funds Management Limited.先后任首席基金经理、高级经理、执行总经理和投资总监。曾先后管理多支全球股票单位信托基金并作为投资委员会主要成员,管理的多只基金屡次获得美国权威基金评级机构标准普尔Micropal、以及路透社、新加坡商业日报、渣打银行等颁发的全球和亚洲最佳业绩表现奖,有近12年在亚洲、欧洲和美国股票投资组合及平衡型基金分析与管理方面的经验。

在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荣誉和头衔后,是一位胖胖的、笑眯眯的,“很有福相的”面孔。和一般人想像中表情严肃,思维缜密、用词严谨的基金经理完全不同,已做了12年基金经理的陈极富亲和力,作为新加坡第三代移民,陈的国语已不太流利,但这并不妨碍他机敏的反应和切中要害的表达。而正是敏锐的洞察和判断力使其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

当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陈进贤主修的是不动产管理。没想到他12年的职业经历却完全扎根于与此毫不相干的基金管理。在新加坡华联银行资产管理公司10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投资分析师一直做到副总裁和高级基金经理。2000年他受邀加盟由ING投资管理(亚太区)公司和OUB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首席基金经理,后升任该公司执行总经理和投资总监,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25亿美元。

“做基金经理,仅靠聪明是不够的,仅靠技术分析能力也是不够的。因为做基金研究和投资比一般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因此训练判断力是最有价值的。而我之所以12年以来一直呆在这个行业中,就是因为每天都会经历新东西去提高自己的判断力。”陈进贤说。

在基金管理业十年一剑的磨砺中,陈进贤收获了大量的基金管理奖项。“多得连自己都数不清。”陈说。其中在亚洲基金领域,陈进贤获得了由标准普尔Micropal(美国权威基金评级机构)颁发的的亚洲地区(不含日本)三年期(1997-1999)、五年期(1997-2001)和十年期(1990-2000)最佳基金业绩表现奖;由路透社、新加坡商业日报和渣打银行评选的新加坡投资基金奖。其获得的全球基金奖项包括:由路透社、新加坡商业日报和渣打银行评比的最佳年度表现奖(1999),由标准普尔Mi-cropal、路透社、新加坡商业日报和渣打银行共同评选的三年期(1998-2000)最佳表现奖等。而在这些奖项的背后,陈最大的收获是对基金管理乐此不疲的工作快感。

陈一直对投资新兴市场颇有兴趣。因为其基金经理生涯中关注的第一个国外资本市场就是泰国。其后他又曾专注于韩国市场“当时我每年至少去这些国家3次,每次都会探访20多家公司。”这两个极有特点的国家使陈进贤对亚洲新兴资本市场有了深刻的把握。加之1996年开始又对欧美市场进行了多年投资操作实践。陈回过头来对新兴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了然于胸。

陈并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有特殊的弱点。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新兴市场都会存在政策市、上市公司多数脱胎于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主体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信息披露不健全、庄股普遍存在等问题。

“中国基金市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从基金经理的职业角度说,中国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要真正了解中国这个市场就一定要置身其中,与之共同成长。所以未来要做一个成功的亚洲基金经理,必须先要了解中国、投资中国。我现在来中国是在为未来热身。”陈进贤相信自己的眼光。

陈进贤谈到招商基金的业务计划时充满自信,“我们会按照最先进的模型,采用ING方案,重点瞄准中国的银行、港口和汽车行业,做强自己。”

实际上从去年10月开始,陈进贤就来到中国。参与招商基金管理公司的组建工作。陈认为面对问题就要深入的做研究,而不是回避。在新兴国家投资,了解政策非常重要。他相信中国政策面对基金发展极为有利,中国正在孕育新的投资机会。“我们会把先进的分析系统引进中国,利用ING特别的投资分析表去发现有价值的股票。”

目前陈进贤已和属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模型、风险模型去寻找最佳投资对象。选择范围有80到100家公司。其中,定性分析已做了50多家公司。

“新兴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一般只想要回报率,而丝毫不考虑风险。另外,亚洲的投资者大部分比较保守。最重要是让其知道不能承担太多的风险,同时让其明白风险在哪里。招商基金将把做客户的风险度调查作为第一要旨。”陈清楚将如何在中国迈开第一步。

“中国的基金市场目前仍以政策为主,还存在庄股多、信息披露不准确等不规范因素;而且,多半从国有公司开始,不以回报率为目标,中国的经济速度发展快,而政策追不上。”自称乐观的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陈进贤说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流露出少许忧虑,在谈到环境改变时,他依然十分谨慎:“我们的优势在于ING模式,我们要对目标公司做很仔细的调查研究,对其资本结构、行业地位、管理层状况及公司长短期成长状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一般情况是一个公司的研究分析要3个星期左右。”

对于即将操刀的基金产品,陈进贤认为伞形基金风险可以控制、波动不会太大,对投资者而言比较稳定,但陈强调这一产品不会为投资者做资产配置。而投资者可以以自身的风险度作出资产配置选择。“我们的产品将适合所有的不同梯度的风险要求。”

谈及对中国的最大感触。陈说:“和我四年前来中国比较,我发现中国人已经很国际化,离婚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个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陈是个爱开玩笑的人。

今年7月就38岁的陈进贤将在中国开始一段新的投资之旅。被同事称做Marc的陈是个可以在轻松中把握目标的人。“一个基金经理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一定要有乐观的看法,任何时候都有时机。而看一个市场,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眼光。”笑咪咪的陈并不急于求成。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