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信息革命时,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今天我们眼前的一切,实际上仅仅是黎明前的一抹晨曦。一位学者这样比喻:假如说互联网革命是一场50公里的马拉松赛跑的话,我们现在仅仅跑出了5米。
狗日的带宽
都说Internet导致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革命,都说我们今天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尴尬的是,就在我们刚刚开始尝到网络带来的甜头时,却不得不同时忍受着随之而来的不如意,甚至折磨。
据统计,在我们的周围每1分钟内有500万个电子邮件信息被发送;每1小时有3500万个音频邮件信息被送出;每1天有5万人申请移动电话服务;加入到全球2亿无线用户的行列;每1星期有63万条新的电话线被安装。
据预测,未来两年内,将新增1000个电话、因特网及无线通信服务供应商;未来15-20年内,将安装7亿条电话线路。在因特网上,全球每天有3700万用户登录因特网,并在大约8亿多个Web页中选择浏览,他们平均上网时间为每天30分钟以上。
然而这同时意味着,每天在那紧巴巴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有3000多万人跟我一样,在忍受着那蜗件般的网络速度,百无聊赖地一边翻着报纸,一边等着电脑下载完一幅图片——难道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信息革命”?
慢腾腾的网络速度令本来就昂贵的上网费用更是火箭般地涨了起来,难怪不久前才欢呼雀跃着“信息时代到来”的网虫们没几天就心火上升,大叫大吵着要“罢网”——当然也是在网上。
速度为什么这么慢?问网络服务商,服务商无奈地两手一摊:没办法,带宽不够。
其实要说用户急,那些ISP(网络接入服务商),ICP(网络内容提供商)们更是急得连觉都睡不着。最早进入ISP领域的深圳万用信息网有限公司的秦昱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1997年,正当他们的业务开展得轰轰烈烈的时候,万用网的用户投诉却雪片似地飞来了,“连不上网”,“速度太慢”,“根本收不到信息”,对此,公司上下着急而无奈,原因无他,就因为他们当时申请的专线带宽太窄,已经难以承受迅速增加的用户数量。与此同时,公司主办的门户网站“深圳热线”也由于带宽太窄而无法接受更多的用户访问。当时担任“深圳热线”信息部经理的黄次男至今说起来仍旧一脸的遗憾与无奈。
“当时我们刚刚获得全国十佳网站,那是一个空前的发展机会。每天到我们网站访问人数达到4、50万人次,但那也是我们的带宽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今天在中国ICP里大名鼎鼎的“新浪”(当时还叫四通利方)、“搜狐”在当时的日访问量也就是一百万左右。而“深圳热线”每日的访问请求也达到了100万左右,这意味着假如没有带宽的限制,“深圳热线”很容易就能达到100万的访问人次,然而由于可恶的带宽“瓶颈”,每天都有一半访问请求被“拒之门外”,这对于个处于发展期的网站来说,不亚于一场恶梦。
带宽,可恶的带宽,什么时候才能撒开紧紧轭在中国互联网颈上的那只手呢?
宽带:通信革命的下一个里程碑
就在互联网用户和网络服务商们都在为带宽“瓶颈”而头疼不已时,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却在另一个层次上展开了。
1999年2月11日,国务院专门就“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召开有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等几大部委有关人员参加的总理办公会。仅仅在一个月之后,国家计委便正式批准该项目实施。许多中国人,包括IT界的专家,直到这之后才知道,原来在互联网家族里,还有一个被称之为“宽带IP网”的后起之秀,能够为用户提供速度成倍提高,但价格成倍降低,传统电信网络根本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电话、电视等服务。
作为“宽带IP网”项目最积极的倡导和推动者之一,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侯自强先生对传统电信与宽带IP网的差异作了这样一个比喻:
传统的电信业务就像千万条零散的铁路,两人通话时,交换设备扳动一座座“道岔”,临时搭成一条专线;通话完毕,它们又拆开去搭另一条专线。这就是以程控交换机为主体的电路交换网络。在这种模式上,不同网络之间的联接是非常困难的。
而IP网络“跟传统话音业务相反,它就像写信,”侯自强描述道,“话音也好,数据也好,统统打成包,‘包头’相当于信头的地址,‘路由器’相当于邮局,没必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条通信专线——网上四通八达,给你转接转送就完了。”
侯自强说,建一个宽带IP骨干网的费用,将不到中国电信用传统方式建的网的1/10。“我们的投资是反复计算过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带宽增加几十倍,而成本是几十分之一。”另有知情者透露,投资额大约为3个亿。
实际上在国外,宽带网络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以美国为首,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电信运营商。以Quest、Level3、Williams Cos等为代表的新兴电信公司,干脆直接重新铺设全国范围的新光纤,大规模建设基于IP技术的多业务通信网。这些公司在骨干网层面向传统电信公司发起了挑战,争夺的是大型商业用户的市场。同时它也迫使原有的电信体制和格局在新竞争形势下必须改造或重组。
同时,在宽带接入市场已经成熟(1999年全美宽带网络用户400万)前提下,国外基于宽带网络的信息服务也日渐丰富,基于宽带才能实现的信息服务比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都拥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技术发展的动力。对于用户来讲,丰富的宽带服务也使未来学家们描绘的一些数字化的未来提前的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为了了解宽带IP网在中国的市场前景,《财经》杂志的记者采访了数位国内知名的网络服务商,令记者吃惊的是,当他打通ISP(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们的电话时,他们中大部分人对“宽带IP网”项目的第一回答是“不清楚”。但在听了介绍之后,ICP们一致判断“是件好事”,而ISP们在表达了非常谨慎的欢迎后,都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搜狐总裁张朝阳说:“网络竞争会切实使终端用户受益,搜狐也会受益。”四通利方总裁王志东说:“任何一个有关互联网的投资都是好事。”
世纪互联的副总经理云涛肯定了“宽带IP网”技术上的优势,但认为潜在用户要转为其商业用户,将是一年半以后的事。“广电部门的公司没有电信运营经验,也没有商业运作经验,一般判断从队伍上不是‘中国电信’的对手;而且几个国有部门联合的模式,很难让人不想起联通。”“但这个网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的前途,而在于生出了一个竞争者,在政策上确立了一个竞争框架。”云涛说。
东方网景副总经理龚海翔的态度大概是最实际的:“这种技术太新了,看看再说吧。”
与此同时,通信技术专家们则对这一项目普遍看好。通信技术专家、工程院院士简水生强调:“科学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没有评价“宽带IP网”项目,但他的说法更加尖锐:“全世界电信商的现有线路系统投资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有资料显示,这一投资额高达10万亿美元。
敏感的经济学家们也注意到了这场通信领域内的革命。Bay公司副总裁兼总结构师Bill Hawe有一个别致的提法,叫做“新型带宽经济”。
Hawe说,新一代的路由交换机可以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性能和价格处理大量的IP包。仅在去年,数据网络设备的价格就降低了10倍,同时性能也以同样的倍数上升。Hawe说:“我们一直将这种情况称为新型带宽经济。”
新型带宽经济,很容易令我们联想到摩尔法则,如果说摩尔法则揭示了PC时代的经济规律,新型带宽经济规律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规律。
网通会是“电信终结者”吗?
假如未来有人要撰写一部“中国网络通信史”的话,有一个名字将会被重重地记上一笔——那就是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通)公司。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第三代互联网”的开发与商业应用上,已经当之无愧地走在了世界最前列。要知道,就连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也只是在去年4月18号提出第二代互联网的概念。目前唯一的“第三代互联网”是加拿大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投资1.2亿加元兴建的INTERNET。美国高速光纤INTERNET(即“第二代互联网”)用1分钟可以传输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资料。而据报道,加拿大将建的光纤INTERNET的传输速度将比美国的网快60倍。中国网通要建的就是这么一个“超级骨干网”。
网通公司的最初构想诞生于1999年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共同提出的“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项目得到了与会院领导的充分肯定。所谓“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即是采用IP技术(非面向连接的分组/包交换网络技术)铺设的全光纤IP基础电信网。根据决议,这一项目将由四方共同投资。1999年4月9日,四家投资方召开会议,决定联合成立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承担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1999年8月6日,网通公司获得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亚信公司创始人田溯宁被聘为网通CEO。
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通)成立后舆论期望值之高不亚于当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无论是对于它即将开通的业务前景,还是它能否利用基于高速互联网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改变中国电信业格局,甚至包括网通的领导人,媒介都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各种分析和推测。
网通至今未曾举行开业仪式,更谈不上新闻发布会。但是,人人都知道网通早己开始进入实际运营,拿到营业执照的日期是在8月6日。作为正在迅速变化的中国电信业格局最引人关注的一支力量,网通计划明年10月前后完成联接全国15个大城市的网通骨干光缆网的建设并投入运营。这个网将完全基于IP技术,可以提供低成本、高速的宽带接入服务。骨干通信速率据称可以达到一个波长2.5G,满负可达32个波长。名义上,网通还将这叫作“高速互联网示范工程”,但专家们指出,这就是一个全国电信主干网的雏形。做成了,做大了,网通就将是巨人中国电信的对手。
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采取低调姿态的被称为“中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通公司。也终于在沉默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网通定位是提供e基础设施,侧重于为数据业务提供网络宽带的批发及相关的服务等,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今年最为关键的一项。网通今年10月将完成全长近1万公里的全光互联网–中国网通高速互联网(CNCnet)的建设,明年还将新铺设15000公里的光缆。
事实上,在网通的宏伟蓝图中有一个目标,即在7年内,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全方位电信运营商。所谓世界级,网通总工程师杨志伟解释,就是不管服务质量,经营理念,还是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模式,都可以和国外大电信运营商媲美,同时看得见的股票价值,也要和它们竞争——当然上市还是未来的事,网通认为联通即已上市,对网通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大问题——网通设计的3、4年内做到收支相平,至少需要资金上百个亿,那是绝对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的。
在今天看来,仅仅拥有数百名员工,3亿资金的网通要向坐拥数百亿资产,员工数万的“庞然大物”中国电信挑战,情形有点类似“蚍蚨撼大树”。然而正如一位企业管理专家所说的,在现代社会,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并非企业规模或资产,而是技术的超前性与管理的能力。当年比尔·盖茨在短短十年内令微软超过“蓝色巨人”IBM,已经广为人知,而近十年来互联网企业中涌现的一大批成功企业,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更是令传统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互联网本来就一个创造奇迹的领域。
在杨志伟看来,要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优势,必须能够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出好的结果,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人。“我一直说,网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的技术比别人领先,而在于我们有一种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人的因素。”杨说。
附:网络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宽带网上网冲浪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样可加快上网冲浪的速度,但另一方面电脑系统将很容易被黑客攻击。
安全专家还警告说,没有对自己的电脑采取充分保护措施的用户很容易成为黑客的猎物,因为这些黑客常常用自动检索工具搜索连接在网上的电脑。英国网络安全专家最近在BBC的网站消息中发表了他们对此事的忧虑。
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局(简称IDA)十分赞同英国安全专家的观点。IDA的信息通讯安全部的副主任Goh Seow Hiong先生说:“用户在线的时间越长,其电脑密码被黑客发现的可能性越大。每一个互联网上网用户和网站都应该引起注意。”
—-宽带技术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不间断连接,同时这一点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使用Cable Modem的用户是在共享的线缆网络上访问Internet,持续的网络连接很可能将您的数据暴露给网上的一些不速之客。其他用户可以读取您在网上传输的数据,甚至可以访问您的硬盘,检查计算机里的文件,进行各种操作。当您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了。
—-一些黑客很可能会盗取您计算机上的个人重要记录,包括在线银行账户信息。一般来说,ISP上的防火墙能够阻止这一类的攻击。但是如果防火墙没有正确配置的话,黑客很快就会找出漏洞并试图侵入您的计算机系统。
—-另外一个安全问题就是Cable Modem或者DSL提供商为用户的计算机分配相同的IP地址。大多数线缆公司使用动态IP地址分配方式,但是通常是从一个IP地址库中取地址。这就意味着如果您一直使用Modem,就会得到相同的IP地址,这使您在网上很容易被辨认出来。黑客只需简单地测试特定的IP地址是否被使用,若果真如此,说明您在保持Internet连接,下一步他可能就会设法潜入您的计算机系统。
—-如果您使用拨号账户通过ISDN或56Kbps的Modem连上ISP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动态分配的IP地址。每一次连接都会得到不同的IP地址。这种连接方式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因为黑客很难确定您的IP地址。目前,许多公司都在研究不同的IP地址分配方案,我们建议您在选择线缆或DSL服务商的时候了解一下它的IP地址的分配方式。
—-最后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一旦您连接上网的时候,您的计算机就成为广域网上的成员之一。因此即使线缆公司通过防火墙保护您免受外部黑客的攻击,防火墙内的其他用户也有可能对您的计算机发起攻击。
—-宽带Internet连接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它为家庭用户提供了许多功能,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使家庭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享受到快速的网络访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新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好计算机上的数据。在享受宽带技术带给我们的高速网络访问的同时,仍要对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保持警惕
小资料:宽带网是什么?
从技术上说,所谓宽带(Boardband)是指在同一传输介质上,可以利用不同的频道进行多重的传输,并且速率在原级(1.54Mbps)以上,因此基于有线电视的CableModem技术、基于普通电话线路的DSL技术及基于卫星通信的DirecPC技术都是宽带技术的典型。基于IP协议的交换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电信业务和网络数据业务的综合统一成为可能。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大电信公司纷纷进行战略重组,采用高速宽带IP交换路由技术构筑电信业务网络。业内人士对宽带网的传输速率约定俗成的定义是至少应达到2Gbps。
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已把国际出、入口宽带纳入了发展计划。国际线路方面,出品带宽1999年底为351M,目前已超过700M,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1.5G;基础设施已建成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正在建设中的有:亚太2号海底光缆、中美海底光缆、亚欧海底光缆。
附:深圳宽带城域网建成启用
一条骨干传输速度超千兆的“信息高速公路”高速IP城域网日前在深圳建成启用。市民可尽情上网,而费用相对低廉。标志着深圳本地网实现了由窄带向宽带传输的过渡。
《深圳特区报》报道,目前,深圳上网方式除了拨号上网外,还有ISDN(一线通)、ADSL(网络快车)、DDN专线等。随着网上直播、互动电视、家庭办公服务开通,以往上网方式逐渐不能满足深圳市民的各方要求。新开通的宽带IP城域网是一个覆盖全市六个行政区的全光纤高速信息平台,传输速率达二点五G(千兆),在进入小区后与小区局域网相联接,向用户提供十兆、一百兆、一千兆的英特网接入带宽和内部互联带宽。
新启用的IP城域网采用IP技术将数据进行“压缩打包”,然后将“数据包裹”在宽带网上高速传输,速度比一般的传统数据速率更快。在传送过程中,传输速率保证不低于六十四K,超速时不设上限,当上网人少时,速率可达平时拨号上网六十四K的上百倍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