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创造的双翼

——创维集团的发展之道

在中国彩电市场上,很久以来人们都不得不面对着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面对着“松下”、“日立”、“乐声”这样国际知名品牌狂风骤雨般的攻势,本应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的国产品牌却一退再退,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产彩电在技术、质量和价格上的成熟,一场硝烟迷漫的“彩电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国产彩电生产厂家为了在市场上收复被洋彩电占领的失地,相继推出降价战略、品牌战略,将广大消费者长时间注视着“洋彩电”的目光拉了回来。在短短的几年里,涌现出了不少令消费者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创维电视就是这其中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

技术领先,创维的“突围”之道

相信所有关心中国彩电业发展的人都不会不注意到,在国内市场上持续了两年之久的这一场彩电价格大战。这一场大战,在大大扩展了国有品牌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为消费者带来可观的实惠之外,也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讨论。就在彩电“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已经有专家和业内人士发出了这样的警告:盲目的价格竞争最终将以整个行业的衰退为代价。这一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就在价格竞争还远未停止之时,许多企业就已陷入了一个危险的价格“围城”:一方面,由于市场普遍降价,企业如不降低产品价格就难以打入形将饱和的彩电市场,获得必要的市场分额;另一方面,由于降价,许多彩电生产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技术开发和拓展规模。对于许多被迫参与这场价格大战的彩电生产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透支自己的未来,而作眼前的“背水一搏”。

就在这样一场价格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创维彩电走出了独辟蹊径的一步。1997年初,国内几十家媒体纷纷在显要位置报导了创维的一条重要信息:“电视电脑一体化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国研制成功多媒体电视。”同年6月16日,《中国电子报》报道了深圳创维研制“丽音全球通”获得成功。文章称:“创维推出的丽音‘全球通’能兼容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丽音发射制式,它的‘全制式’具有自动识别、自动转换丽音信号的功能,因而突破了现有的丽音技术区域限制……”

随之而来的是创维电视销量的剧增,当年4月,创维在百家商场的零售量已从两个月前的17位猛升到了第7位,不久又跃居全国电视销售量第5位。

作为中国彩电产销规模十强之一,同时也是十家品牌之中最年轻的一个,创维凭借其科技上的“领先一步”创造了真正的奇迹。

1998年3月3日,创维电子集团在深圳举办的“1998年新产品展示会”上,创维再次掀起了一场科技“风暴”,《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以醒目的标题报道:“创维重拳出击数字领域”、“数字电视成为抢手货”、“创维集团依靠高科技‘突围’”……此次展示会上,创维近千平方米的展览大厅里陈列了该企业开发的多媒体彩电、高清晰度10画面画中画、丽音全球通等20多个系列的新产品。其中由创维集团开发并首次推向市场的数码100HZ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代表着国际彩色电视发展的最新技术,在展示会上引起了轰动,成为经销商们争相订购的抢手货。

参加展示会的电子工业部通信与系统装备司广播电视处负责人白为民说,创维集团是“抓住了技术创新的方向,走出了价格战误区”。据专家介绍,数字化将是今后国际电视发展的方向,我国下个世纪数字技术的市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数字技术因此成为世界电子领域竞争的焦点,能否在数字技术时代到来之前做好技术储备,确保国内电子业在未来的市场上保持甚至增强竞争能力,是电子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创维恰恰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据悉,他们把全年销售额的5%定为科研开发费用,仅创维电视研究中心配备的各类硬件投入就达5000多万元,使其具备了自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并在许多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经济领域战略专家认为:当今世界,名牌产品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晶,要争创名牌,首先要靠技术创新,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转换为生产力。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形成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的科研开发机制,这就是创维几年来纵横南北,逐步壮大的成功所在。对此,国内一家大厂的老总曾惊叹道:“创维总是不局限于同别人抢现有的‘蛋糕’,而是去做更大的‘蛋糕’独享。”

1997年6月,华中理工大学创维多媒体研究开发中心成立,这标志着创维的企业生产、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这“三套马车”已融为了一个整体,开始向下一个世纪的高度进军。

第一流的企业首先创造人才

谈到创维的成功,就不能不提到其创业之初那一场奇迹般的“人才大战”。九十年代初,香港开始试播丽音电视,创维董事长黄宏生看准了这个市场机会,在东莞组织技术人员研制起了丽音电视接收机,最终由于开发人员技术的原因,这次尝试以失败而告终,300万元为黄宏生买来了一个教训:没有人才的企业,最终只能走向衰亡。

此时的黄宏生已处于孤立无援、进退维谷的局面。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命运之神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场收购大战为他带来了梦寐以求的高技术人才。1991年,香港最大的彩电集团之一讯科集团被香港录相大王瑞菱集团收购,在收购过程中,瑞菱集团从英国请来了“洋专家”参与管理,讯科原有的管理人才受到冷遇。此时的黄宏生,根本不具备实力参与这场收购战,但他却成为这场大战中真正的赢家。

他紧紧地盯住了原讯科集团电子开发部的技术骨干们,无数次游说他们,以技术入股等优厚条件诚邀他们加盟当时还很弱小的创维公司。终于,黄宏生的诚意和执着感动了这些在电子领域内各有专长的技术人员,他们全部加入了创维旗下。似乎就是一夜之间,云集当今世界彩电业高精技术人才的香港创维公司诞生了。

这一批人才的来到为创维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一年后创维在柏林参展的样机引起广泛关注,一下子接到了2万台的订单。初战告捷使黄宏生深深地理解了松下幸之助的那句话:“松下首先是制造人,然后才制造产品。”

现在,创维电视研究开发中心已拥有从香港、日本、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地聘请来的专家、学者近百人,整个集团各类专业人才400余人,可谓人才济济。黄宏生说:“创维集团能有今天的成绩,令我们骄傲的不仅是我们有多少亿的资产、产品技术多么先进、市场多么广大。关键是我们有一支受过挫折考验、屡败屡战、自强不息的骨干队伍。有了他们,我们可以从零做起,再创辉煌。“

黄宏生1993年与深圳RGB公司合资建立创维——RGB电子公司,开始正左在内地生产彩电。当时有合作意向的伙伴有近10家,有的拥有上千亩土地和数百万资金。黄宏生偏偏选中了RGB公司,他说,厂房可以再建,资金可以舍弃,但象RGB总经理丁凯这样的人才却不可多得。这也正是创维集团内部广为人知了一句话:“宁失百万金,不失一人才。”

要真正解释清楚一个企业成功的因素,当然还要涉及到无数的细节与侧面,例如管理,例如营销,例如财会……然而要理解一个企业的成功似乎又并不那么复杂,套一句名言:“成功的企业本质都是一样的,而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之处。”那么,透过创维的成功,或许能让我们开始明白点儿什么,去更深地思考。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