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

随手抄过一张晚报,想不到第一个标题就吸引了我的眼光,那是一篇短短的报道,标题是“青海封堵173名“高考移民”。

青海省教育厅近日向社会公布了被取消在青海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173名考生的名单。从报道的角度来看,似乎是想说明有这么100多个应届高考学生打算“投机取巧”,但是被明查秋毫的“有关当局”发现了,于是等等。

然而当我看到报道里光冕堂皇地写着“为堵住高考移民……”之类的话时,心里仍然忍不住一缩,想起了一段几乎忘却了的往事。

那是在一次采访时,谈完正事后,我随口问了被采访的房地产公司老板一句,“您觉得在自己的一生的,最大的转折和机遇是什么?”

老板想了想,干脆地回答道:“是高考。”

“为什么?”

“因为我那时在湖南,高考的分数线特别高,结果我家里找了一大堆关系,终于在青海找到一个亲戚,把我的户口办到了青海,我就是在那里考上的北大……”

据这位老板的说法,当时他的同班同学里,最好也只不过考上了湖南大学,而他就是因为考进北大,后来从工作到创业的一系列过程里,得到了许多的帮助与机遇。

中学生怎么能想到这种事?这是我当时的疑问,而那位老板的回答是:“不是我想的,是家里。”

当我看到这篇关于高考的报道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想到的竟然是那100多个家庭里沉甸甸的心情。

关于目前的高考制度,已经有太多的报道和研究在说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各地分数线的划分,但是我很难想象得出一种所谓的“公平”,假如我是青海的考生,我的家庭里最大的期望就是把我送进大学,而因为学校或师资的原因,无论我如何努力,能够做到的也不过是进入某所默默无闻的大学的自费系列——在这种情况下,我能质疑高考取生过程中的“区别对待”吗?

而对于那位考上北大的房地产公司老板来说,如果他留在自己的原籍参加高考,那么最好的可能性也不过是考入湖南的某间大学,他自己未来的命运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呢?

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金融大鳄”索罗斯的一句话,这位自认为是哲学家的金融高手在谈到自己的一系列“狙击”行动时表示,这不是“我”的道德问题,而是制度本身的缺陷,而我的行为只不过是证明并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一缺陷而已……

当一种制度需要用“道德”这个概念来帮助其实施的时候,是不是首先就意味着制度本身的无力?

我不知道。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