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拟推牛熊期权证市场态度分裂成“牛”与“熊”阵容

证券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 2005 年/ 02 月/ 22 日/ 第B05 版/

本报记者黄河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周文耀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将会推出牛熊证。消息传出后,部分证券发行商表示强烈不满,认为牛熊证的推出会增加市场风险,并向负责审批牛熊证的香港证监会表达了有关意见。

牛熊证是一种与衍生认股权证(香港俗称“窝轮”) 相似,但操作更为简单的期权类产品。其特点在于强制回收机制,每张牛熊证都设有收回价和行使价。当股价到达收回价的价位,有关期权立即到期,发行商必须收回该牛熊证。

据香港交易所执行总监霍广文介绍,牛熊证等相关产品在欧洲市场十分活跃,并成为欧洲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在德国法兰克福及斯图加特上市的牛熊证已逾5500 张,每月平均成交额达80 亿港元以上。

香港交易所新闻发言人表示,在香港交易所咨询的32 家经纪行中,大多数经纪行均支持推出牛熊证,港交所因此已将发行牛熊证的相关文件提交证监会审核。

但在熊牛证计划公布后,受到了包括法兴、麦格理、法国巴黎银行及德意志银行等主要认股权证发行商的反对。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牛熊证的交易模式与认股权证相似,发行后的对冲交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拖垮现有的认股权证市场。去年香港地区认股权证成交金额居全球之首。

对此,法兴证券衍生工具部董事李颂慈强调,并非担心被抢生意,而是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

李颂慈表示,当牛熊证关联的正股股价跌至回收价时,发行商便会收回牛熊证,同时在市场抛售作为对冲的正股,这很容易导致连锁效应,增大市场波动。

而此前另一主要认股权证发行商比联的调查显示,目前香港认股权证发行量已增至与正股成交脱节水平,构成隐忧。一旦出现如天灾等突发事件,市场系统风险将大增。正因如此,部分发行商担心牛熊证的推出,会进一步增加市场风险。

比联金融产品董事黄惠恩表示,由于牛熊证对香港市场来说是新事物,难以预测市场对牛熊证及有关产品的接受程度。她称要观察市场对推出的反应,暂时没有发行有关产品的计划。

香港交易所方面则认为,按照市场一般惯例,牛熊证发行人不会单以正股进行对冲,还会以正股相关的上市或场外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进行对冲。港交所同时强调推出这个新产品,可将现时有关的场外交易转回场内,受到监管机构规管,避免场外衍生工具出事机会。

虽然有大型认股权证发行商反对,但据悉有部分中小型发行商则表示赞成,部分经纪亦认为可提供更多多元化产品,不会反对。

对于香港交易所的这一举措,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主席陈铭润表示,开发投资产品,从传统沿革来说,一直是交易所的责任。香港交易所提供的现有投资产品种类颇多,包括股本证券、认股权证、牛熊证、息股证、单位基金、企业及政府债券、股权、指数期货、指数期权等。

但券商可因市场的需要向交易所申请,做出产品开发。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必定尽量配合,举办培训课程,加强从业人员的认知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经纪行日后向客户推介新产品的能力。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