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中央部门预算审查

期待更合理的预算审查安排——点评2011年中央部门预算审查

作者:吴君亮     2011-03-10

这几年我国的预算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改进,提供给人大代表审查的预算资料也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起来,但对预算审查的整体安排仍有可以做得更好的空间。
   

来北京开会的人大代表,在3月6号拿到了预算审查的相关资料,按惯例,大会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来审查预算,这一天就是拿到资料后的第三天,8号。许多人,包括不少与会的人大代表在内,都讲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他们手里捧着的一大堆预算资料,合计有700多页,其中有300多个表格。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审查如此多的内容确实不实际。对这种明显不科学的安排,我们的人大代表已抱怨了多年,社会各界也提了不少很好的建议,但是相关各方面对此改进迟缓。

预算草案和预算草案说明,是人大代表了解和审查中央各部门预算的重要文件和依据,但是我们看到的《2011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和《2011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说明)》对每一个部门的预算,只提供了两个从支出功能角度来介绍各部门预算的表,一个是“收支预算总表”,另一个是“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外加一个说明,过于简单。

从支出功能来介绍部门预算支出,讲支出用在了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卫生、环保等等范畴,而没有具体到钱是如何花在了哪些地方。在这里,由于缺少了按支出经济分类的介绍,代表们对如部门的工资、津贴、补助、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出国费、招待费、交通工具购置等等重要的部门预算信息都无从了解。

依靠两个按支出功能编制的预算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人大代表大概可以知道这些部门“花了多少钱”,但并不能真正明白“办了什么事”。完整的政府部门预算不仅应该包括按支出功能编制的内容,同时更应该包括按经济分类编制的细化到款级的内容。

相比起来,我们发现,今年提交给全国人大代表审查的中央部门预算,还不及广东省内的广州市和深圳市所编制并提交给市人大审查的市级部门预算细致和详尽。
   

预算执行应该严肃

政府预算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仅在预算编制准备时要严肃,在预算审查时要严肃,在预算执行时更应该严肃。

但我们看到,提交给人大代表审查的2010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相当大一部分中央部门在执行2010年的部门预算时都超出了年初的预算。从我们随机抽取的45个部门的2010年部门预算执行数据中,我们看到只有3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没有超出年初的预算;12个部门预算执行比年初预算略有超出,但基本相符;30个部门超出10%以上,其中8个部门超出了100%以上。
   是的,超出的部门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预算的严肃性和最基本的约束力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作者为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

新闻链接

吴晓灵:建议人大常委会先审预算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3月7日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对于审预算时间短,不能发挥人大代表审查预算的作用,建议充分发挥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的作用,提前集中审议预算。
   她称,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都是人大代表,且很多人都是各方面专家,人大财经委和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和财政部协商预算时,能否多听听专门委员会意见。
   她还建议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的作用,如果在每年12月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上,把预算主要材料,让常委会委员进行一定的审议,提出意见。3月开人代会审议时,基础工作会做得更好。部门预算暂未细分到三公消费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