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小孩刚到上幼儿园的年龄,爸爸妈妈于是不失时机地在各种场合进行着社会知识和道德教育,比如吃饭时应该先拿汤匙还是可乐杯子,别人给你提供服务要说谢谢,如此等等。
话说有一天跟小家庭一起在公园玩,妈妈不失时机地开展环保教育,
“宝宝,喝完的汽水瓶要怎么样啊?”
小家伙坐在地上扭来扭去,在不断的耐心启发下终于给出了正确答案,
“要放到垃圾桶里去。”
新任母亲骄傲地看了我们一眼,继续巩固战果,
“那为什么要把用过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呢?”
“保护环境”,这次小家伙答得很快,看来幼儿园的教育还是蛮到位的。
“那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呢?”听了这个问题我楞了一下,对于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这种问题应该超过他的能力范畴吧。
没想到小家伙还真回答得出,
“因为要做环保分子。”
我刚喝到口里的半口可乐差点喷了出来,不会吧,现在的小孩已经这么“早熟”了吗。赶快换上一副自以为“和蔼可亲”的面孔,继续引诱小家伙。
“环保份子都是做什么的?”
“他们捡垃圾——”,嗯,可能小家伙说的是清洁工,
“开着汽艇跟大船打战——”莫非是卡通里的什么超人,地球正义的保卫者?
“住在树上,还光着身子装老虎……”等等,怎么这么熟悉?
看着我奇怪的目光,妈妈笑着解释,有几次电视里放环保运动的新闻,小家伙特感兴趣,缠着父母问是什么,爸爸每次都回答“环保分子”,结果环保份子现在跟咸蛋超人一样,变成小家伙这段时间的新偶像。
想起在网上看过的一篇报道,回来一查果然值得“祟拜”,“在美国,有一个‘地球解放组织’,以地球这颗行星的代言人自居;并不出名,但最近-周靠几把火烧出了一点名声。它在科罗拉多州的威尔山滑雪场焚毁了好几处滑雪设施和旅社,并通过电子邮件宣布了他们的目的:为了保护一种在威尔山生活的稀有猫科动物一一猞猁,并表示这几宗行动只是一项警告,经营该滑雪场的公司倘若不停止开发威尔山,他们将来取更具破坏力的袭击行动。”
实际上极端的“环保分子”们所做的还远远不仅于此,这种行为模式目前在国际上已经被定义为“绿色暴力”或“绿色恐怖主义”,然而无论是赞是弹,对这一“环保主义”模式的出现,最终都落到现代社会里“人与自然”二元背离的可悲命运中来。
看到这儿我突然产生一个近乎荒谬的想法,假如小宝宝长大以后,象“环保主义”们的先驱,那个叫第欧根尼的老头(更不用说咱们的老子和庄子了),躲在垃圾桶里以乞讨为生,当伟大的亚力山大(或未来的某大国总统)问他要什么时,只摇摇脑袋说,“别挡着我的阳光”——假如电视镜头正好拍下这个场面,再加上动人的解说(就象那个邮寄炸弹的卡钦斯基),会不会成为环保运动中“非暴力不合作”的经典画面?
到底是媒体造就了这场运动还是媒体扭曲并催毁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