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期权、期货有望全面出击

2005年中国期权、期货有望全面出击

商品期权是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博弈时有力的杠杆

期货
第一财经日报/ 2004 年/ 12 月/ 29 日/ 第B04 版/

本报记者黄河

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正式成立项目小组,重启股票指数期货开发后不到一周。大宗商品期权的上市再次提上了议程,在12 月26日于长沙举行的“2005 中国期货市场创新与发展岳麓论坛”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刚表示,期货、期权是现代企业避险所必需的工具和手段。明年我国期货业还将继续加快创新步伐,大力开展品种、制度等各方面创新。
刚刚推出黄大豆2 号合约的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 朱玉辰总经理在长沙论坛会上透露,大商所在大豆期权的前期准备方面,已经完成了期权合约设计与交易制度的设计,目前正处于交易系统布设阶段。

“目前在大豆期货产品中,我们已经有了2号合约、豆油与豆粕等相关品种,再加上期权的开发,可望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期货品种链。”

大商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随着2 号合约的推出,美国、南美等地的大豆均能参与交易,与国际市场的价格联动性更高,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中小型榨油企业通过国内市场参与国际购买。

不久前刚举办“小麦期权模拟交易”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早在2003 年4 月便向社会公布了《期权交易管理办法》和《期权做市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期权交易管理办法》至今已经修订26 次,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郑商所期权部部长王学勤表示,交易规则至今还在修订和完善之中,将在适当的时机提交有关部门审批。

而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方面,随着今年9 月份以来国际期铜价格的一路攀升,具有对冲避险功能的铜期权也成为被众多投资者呼吁推出的品种。

上海期货交易所首席金融工程专家张光平在长沙论坛会上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完成了铜期货期权上市前的基本调试工作,明年一月份将进行内部模拟交易,此后将邀请会员单位进行网上模拟。

“我个人认为,铜期货期权在明年推出是完全可能的。”张光平博士表示,而在此前的一次研讨会上,他曾强调随着中国铜期货受国际因素影响的加强,相应的风险也同样在增加。

“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为主的国际铜期货市场有铜期权为相应的期货提供风险规避工具和场所,而受国际因素影响加大的我国铜期货市场却没有相应的期权,因而国内铜期货市场参与者缺乏相应的期货风险规避工具。”

对此,中期公司的洪江源研究员认为,加上最近爆发的中航油事件,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中国在石油、铜、大豆方面都遇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狙击。“它们正好囊括了国际商品衍生品市场能源、有色金属和农产品三大门类。中国企业今年在国际商品衍生品市场的所有主要领域同时遭遇全面阻击,绝非偶然。”

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期权的推出,能够给期货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避险工具,使国内投资者和生产厂家在与国际资本博弈时,获得一个有力的杠杆,其意义不容忽视。

“从现实需要来看,铜期权在推出时间上可能会先行一步,因为它一方面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又处于历史高位,投资者更需要期权工具来进行保值。”在推出期权品种的选择上,平安期货的胡慧研究员这样认为。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