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006

国企贱卖:有没有衡量的尺子?
南方周末 2006-07-27 主持:本报记者 黄河 编者按:刚刚被证监会处罚的顾雏军,却因科龙电器的股权转让而“赚”了一笔———这是否能看作因为当初“低估”了科龙电器的价值而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 凯雷收购徐工被搁置,是否真的因为“贱卖”了国有资产?而双汇集团成功转让给外资集团,是否就意味着国有资产获得了“有效增值”?...
“零对价”股改被否 深发展计将安出
南方周末  2006-07-20 本报记者 黄河 7月17日,深发展“零对价”股改方案被否决,两个多月来深发展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博弈终于暂告段落。 “股改困难户”深发展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深发展大股东有没有权利拒绝对价?各方如何寻到多赢的股改方案?这些都值得拭目以待...
26中资银行VS外资银行:“抢客户”还是“拼服务”?
(注:此为记者原稿,如需引用请参考正式发表稿) 南方周末  2006-07-13 本报记者  黄河 刚刚上任不到一年的工商银行深圳星河支行行长张利锐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就在这家成立不久的支行周围,将近十家大大小小的内外资银行共同构成了深圳新的“金融街”,最近的东亚银行与其距离不到500米。...
宝邯之战:权证游戏背后的产业博弈
注:此为记者原稿 南方周末  20060706 本报记者  黄河 在宝钢对邯钢的收购试探中,上市公司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加复杂的博弈来自于市场投资者的视野之外 长达数百米的传送带上,通红的钢锭通过层层轧机,被一次次压薄,最终被卷成尚带暗红色的卷板,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厂房的另一端。...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