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黄河 发自深圳
2009-01-14 (发表稿)
本报2008年11月5日在“深圳公民的‘公共预算之旅’”一文中,独家报道了深圳君亮投资公司CEO吴君亮与他的同伴们推动政府预算公开化的经历,在社会和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随着这群“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更多地为社会所了解,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正加入他们的团队,吴君亮本人也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2008年度“魅力50人”及《南风窗》杂志的“年度公益人物”。
吴君亮向记者表示,他非常清楚这些荣誉并不是给予自己,而是给予自己和同伴们努力尝试推动的预算公开化事业。他自己也希望通过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在推动政府预算公开化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吴君亮的“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团队中又迎来了包括社会学研究生、证券公司高管和退休干部在内的多名新成员,在经过多次讨论分析后,新成员们开始以个人名义继续向计划中的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公开部门预算。
与此同时,吴君亮团队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已经获得了包括卫生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及民政部等多家部委的预算资料,并获邀参观了较早尝试部门预算公开的焦作市预算情况。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官方网站上主动公开了该局部门预算内专项资金支出及执行情况,得知这一消息后,吴君亮在第一时间内将有关信息挂上了自己创办的“中国预算网”。
“这正是我所希望见到的公开实例,”吴君亮表示,他期待着有一天,能见到政府部门把有关预算在网站上公开视为常态,“只有到那时候,才能说我们有了一个预算公开的政府。”
然而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下,这一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远没有那么容易达到,吴君亮对此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多家中央部委主动公开部门预算的时候,某些基层政府部门却依然以保密等理由“恕不公开预算”。
对吴君亮们来说,2009年就在一次次“恕不公开”和继续申请中到来。
“我们相信政府预算公开总有一天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不会放弃努力,”吴君亮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2009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深圳各级政府部门都能主动公开部门预算——他们在此前申请区级政府部门预算公开时,已经遇到了绕不过去的“恕不公开”。
“这并不容易,但总是要有人去推,也总要有城市做出第一个典范,如果深圳都不行,请你告诉我还有哪里行?”吴君亮坦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