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23

被绑架的中国经济
书评
初学感受
(2011-06-17 11:49:22) 不知不觉间学习太极拳已有一年多了,其间许多新鲜的感受与体悟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变淡,乃至遗忘。虽说生命本就是在发现和遗忘之间的轮回,但仍然免不了我执之念,希望留下一丝半点踪迹,以供异日追寻,姑且略记之。  ...
前期体会
在经历了数月自我感觉几无寸进的摸索后,终于出现新的突破。 前两周因为陪家人北京广州转了一圈,未能得空练习。回家后前天终于恢复日常晨练,奇怪的是,在停了一段时间后,拳一上手顿时感觉又不同了——以前掩手肱捶打出去时,要刻意把胳膊扭上一扭,以表示拳谱中所谓的“螺旋劲”,但这次无意中腰背一拧,右拳便象鞭子般“啪”地甩了出去。...
陈家沟纪行
缘起 作为一名陈氏太极拳的初学者,早已对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充满好奇与想象。 2012年8月下旬,借师傅朱保林(朱天才大师长子)回乡省亲之机,深圳天才太极院部份学员跟随造访陈家沟天才太极院总部,我亦有幸忝随其末,来到了闻名已久的太极圣地陈家沟。...
“一圆两点六缠丝”理论在陈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深圳天才天极院 朱保林  黄河 太极拳与缠丝劲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家沟地处黄河与洛水交汇之处,传说伏羲在此看到黄河与洛水交汇而领悟了阴阳生克之理,成为此后数千年中国阴阳文化的源头。诞生于此的太极拳,也正是中国古老阴阳文化的一种延续与发展。因此亦有“天下太极出河洛”之说,此说既是指太极拳的诞生地,也指出了太极拳的文化传承。...
陈沛菊:太极拳的练习要点
要中正 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
太极拳总论 缓慢柔和,平稳舒展。 连绵贯串,呼吸自然。 虚实分明,上下相随。 速度均匀,轻灵美观。 含胸塌腰,沉肘松肩。 虚灵顶劲,开裆贵圆。 下盘稳固,浩气沉丹。 清气上升,升于百会。 浊气下降,降于涌泉。...
朱天才讲座:太极文化、太极养生与太极功夫
本文为朱天才大师2013年3月23日在深圳虚拟大学园讲座录音整理,略有删节,未经大师本人审阅。 未经主办方深圳天才太极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及朱天才大师本人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作用任何商业用途。因研究和学习需要在网络上转发的,也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声明。...
王西安丹田劲论
2014-02-26 王西安 太极网 “丹田”,是古时道家研炼内气的“丹炉”,通常指脐下一寸三分处,道家早在唐末时就兴起了养炼热潮。及至两宋,更加盛行。尤其从北宋宋神宗即位起,内丹术空前发展,其学说也日趋成熟,南宋的金丹派尤以修练内丹成为有代表性的主要教派。而后南宋兴起的全真道,又历传金、元时代经久不衰。...
归来
打开提包,放进一本书墙上的时钟嘀嗒走动看着窗外,寂寞挥舞着小小的手绢瓶中插满鲜花,整整一个星期它们仍未显出凋谢的迹象 站在街旁,挥动双手白色接走了一个个房间没有一辆车驶向你,轻轻告诉自己一路平安。一个男人被关在刚刚启动的阳光下,大叫大嚷...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