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23

守中以臻入圣
——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读后 黄河 对于每一位围棋爱好者来说,吴清源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传奇”可以包纳的了,而是一种近乎“神”的存在。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是围棋迷,曾自称古今中外最佩服的,“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他为吴清源的另一本回忆录《天外有天》所撰的序言中提到:...
互看与误读:一位汉学家的心灵史
——《中国纵横》读后 黄河 26年前,刚被纽约州立大学解聘的历史学教授黄仁宇,还在为他几经周折仍然无法出版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而焦头烂额。 之所以数度被出版商拒之门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学术著作“不是以学术论文的传统形式写成的”。“在中国历史领域,只有史景迁曾以这种风格写过。”黄仁宇在其自传《黄河青山》中写道。...
不信青史尽成灰
黄河 十多年前,王小波的作品曾经一度在高校内以电脑打印稿的形式流传,“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某种标志’。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收到‘类似谩骂的退稿信’,这也是标志——就象该隐额头上的记号一样,让他们永远被放逐于人群之外。”...
渔樵闲话是史诗
黄河 十多年前,在大学里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懂了多少不好说,只是至今仍然记得书中语言和逻辑的干净漂亮,像盒子里的一粒粒玻璃球,虽然紧紧挤在一起,却互不粘滞。看到最后一章,只有一行字:“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一时竟然胸潮澍湃,似乎也跟着作者一起沉入那神秘而深邃的宇宙之心内。...
半世纪前的那场争论
——《胡风三十万言书》读后 黄河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胡风集团”案,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从心灵到肉体,可谓彻骨彻肤。而胡风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位置的人,也由于“胡风事件”而家喻户晓,遭到铺天盖地席卷全国的“全民性大批判”,但“胡风事件”为何发生,如何发生,个中缘由却鲜为人知。...
神性之维
——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黄河 这是一扇对于汉语思想来说,因为陌生而显得沉重的门。然而,它又是一条通向无限之可能与丰富性的通道——这就是刘小枫在其新著《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中所着力阐述的主题:二十世纪基督教神学与我们的在、我们的语境及其在存在论上的相遇。...
《围城》与钱钟书
黄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80年代开始的“钱钟书热”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钱钟书的这本小说。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学者,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流传在小范围内。这也正符合他本人所说的,学术本来说是三五“素心人”的事。...
诱惑与距离
黄河 在“洋品牌”全面登陆中国之际,对这些品牌的中文译名是否合适常常引来诸多争议,但有一个品牌自进入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品牌译名中最能传神的,那就是“可口可乐”。 但很少有人知道“可口可乐”这一译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又是由谁翻译成中文的。想不到近日随手翻书时,却无意中找到了这个答案。...
随便翻翻
                          黄河 近来读书越来越难以动笔,尤其难做出一副评论的态度来。 似乎陷入某种阅读和写作上的“测不准”定理之中——当自己于某本书悠然神会,得意忘言,在无言的交流里获得某种思绪上的突破和“加速度”时,在写作上却失去了方向和位置感,落入“不知从何说起”的尴尬处境;而当我回过头来,费上九牛二虎之力重新找到自己叙述的起点时,却又失去了那种一吐为快,文思泉涌的速度感,这时候的我,往往会象个退了烧的傻瓜,面对笔下的空白一遍遍地追问自己:刚才我究竟想说什么来着?...
皇帝的新衣及其它
黄河 “历史有什么用?”一个小孩向他身为历史学家的父亲提出这个问题。作为父亲,他没有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以圆满的回答,然而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却为此而写下的著名的历史的辨护词——那就是法国年鉴学派一代宗师...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