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23

《华尔街日报》:不仅仅是讲故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圣经》是如何写出来的?” “如果彻底学会了《圣经》的写法,是否能够写出另外一本《圣经》来?” 向1000个人问这个问题,大概会有1001个人(包括提问者自己)会给出同一个答复:“白痴”!...
快乐依然存在
——我的阅读史 黄河 阅读曾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它其实并不能取代生活本身。  假如要为自己不算太长的阅读生涯做个注释的话,我愿意这样说。  最初的阅读经历已经没有印象,只能在长辈们后来的笑谈中听到一些影子:比如四五岁时跟父母回长沙的外公外婆家,有一次我突然不见了。家人一通乱找后,发现我正坐在门后,手里翻着不知从哪儿摸来的旧书,屁股下还坐着装满点心的一个小桶…… ...
简评两篇
黄河 罗素:《西方哲学史》 “伯特兰·罗素的名字,对今天的大陆读书人来说,已经耳熟能详。这个人的一生,令很多人羡慕,不仅仅因为他寿命长,情人多,更重要的是,在学术成就与社会责任两方面,罗素都未偏废,而且达到了两个高峰。”朱学勤教授的这段话,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学界对罗素的认识。而在著名“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里,对罗素的评价同样充满矛盾与激情:...
林毅夫的洞见与坚守
——《从西潮到东风》读后 黄河 2008年中秋节后,因为此前写过的某篇报道,意外地收到一家跨国公司寄来中秋礼物:林毅夫教授的新著《中国经济专题》和一本养生书籍。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接触到林教授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内容。...
家国与天下
不知不觉间,读书会居然已经到了第五讲。这一次是由周国和讲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同时也创下了读书会“史上最多听众”的记录,呵呵。 国和兄很认真,除了在书中划满标记之外,还写了两页的提纲。作为开讲的重要资料,以后这类主讲者的提纲草稿似乎应该也发到博客上“以滋效尤”才对:)...
后院读书178期:《落脚城市》研讨会
后院读书:《落脚城市》研讨会 本文为深圳后院读书会举办的第178期研讨会录音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阅。 未经主办方“后院读书会”及“CZC城中村特工队”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作用任何商业用途。因研究和学习需要在网络上转发的,也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声明,特此致谢!...
薛忆沩谈小说
薛忆沩是谁? 王绍培与薛忆沩对话 王绍培:我应该是在1997年前后看到薛忆沩的长篇小说《遗弃》,那是他在24岁时出版的,据说只有17个人读过。 他的文章文字和感觉让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呢他的书只有17个人读过这个事情,我觉得也蛮好玩的。我就给老束(《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束因立)打电话,问他薛忆沩是谁?有没有他的电话?他就把薛忆沩介绍给我认识了。...
后院读书第49期:寻根中国
后院读书会新春巨献:寻根中国(What is “China”) 本文为“后院读书会”第四十九期“民族复兴与文艺复兴”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本人审阅。 未经主办方“后院读书会”及演讲者王长久本人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作用任何商业用途。...
后院读书70期:《不二》研讨会
缘起 王绍培(@王绍培): 这次讲座首先是因为高教授——他隆重地、强烈地推荐了《不二》。 后来我也跟一些朋友推荐了《不二》,这个书销量可能也因此增加了几十本。有人买了以后还给我送了一本,我看后觉得这个书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那么神。...
后院手记:全球化的烟花
后院读书会兔年首读再度创下一系列“史上之最”:史上最多美女到场,包括美女孕妇一枚及最新上市妈妈一位; 史上官职最高的主讲同学,按绍培同学的说法更是“不但空前、恐亦绝后”; 以及史上最火爆的争论场面,各辩手不断分化重组为种种“小集团”,互相隔空开炮,流弹横飞,前一分钟的“已方辩手”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对方辩友”,不知伊于胡底;...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