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准备金划定“生死线”期货公司酝酿转型

结算准备金最低余额由50 万元提高到200 万元

结算准备金划定“生死线”期货公司酝酿转型

期货
第一财经日报/ 2005 年/ 02 月/ 23 日/ 第B04 版/

本报记者黄河

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1 月底公布的《关于调整会员结算准备金最低余额的通知》(下称《通知》) ,2 月21 日成为期货经纪公司的一道“生死线”。

《通知》中值得关注的有三点;其一,期货经纪公司的结算准备金最低余额从原来的50 万元调整到200 万元;其二,所有的结算准备金必须从期货经纪公司的自有资金中缴纳;其三,这一追加过程必须在不到1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否则“, 自 2 月 21 日起不允许开新仓 ,直至其按要求足额缴纳结算准备金最低余额”。

而记者于2 月22 日的调查显示,在这一“生死线”的严格要求下,部分期货公司已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郑州商品交易所综合部部长于向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该所已经按照《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结算准备金制度。

部分实力不足的期货公司已于到期日之前,主动放弃自己的部分交易席位,把资金和人员集中到自身有优势的交易品种席位中。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王伟筠则表示,该所会员单位均在规定期限内上缴了准备金“, 具体数字还未统计出来,但估计影响不会很大。”

上海期货交易所则表示尚未进行相关统计。

据专家分析,提高结算准备金的措施,将是中国证监会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监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衡量一家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这家公司的可变现资金有多少。

尽管监管部门初衷良好,但对于在2004 年的牛市中仍然面临亏损的期货经纪行业而言,保证金制度却揭示了全行业举步维艰的尴尬现状。

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内正式注册的期货公司有192 家,按每家公司3800 万元的注册资金计算,期货经纪业的总投入超过70 亿元,2004 年全国期货市场全年总成交金额创下14 万亿元的历史纪录,但全行业的利润却只有区区1 亿元左右。“这点利润连银行利息都不够,怎么可能维持全行业的发展?”

这位负责人将目前期货公司面临的困难归结为以下几条:一是行业平均利润率过低,导致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加剧,有实力的投资机构纷纷退出;二是以交易量为标准的业绩评价体系导致期货公司盲目追求成交量,甚至以零费率的优惠扩大交易量,进一步压低行业利润;三是在利润过低的情况下,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市场形象。这一系列困境使得期货公司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无法真正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减少交易席位只是做减法;真正的发展还要靠加法,那就是增加盈利渠道,真正做到利润多元化。”另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期货业人士表示,期货公司长期以来只能扮演一个交易通道的角色,国外市场上许多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都限于政策而无法仿效,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只在交易佣金一棵树上吊死。”

而据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确实有意“开闸”,让期货公司从单一的经纪和咨询业务向多种业务转变。“但在此之前,证监会还是想通过提高公司结算准备金的方法使实力较弱的经纪公司退出市场。”

有媒体称,期货公司结算准备金下半年可能还要提高,监管层希望能以此减少三分之一的期货公司。

而在期货公司的“洗牌”结束后,监管层将会允许符合要求的期货公司开展除经纪和咨询以外的其他业务。

“我们的综合牌照申请早就报上去了,现在只是等待批准而已。”一家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准备,只待获批后就可以开展业务。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