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将于9月发行,拉开了开放式基金登上中国证券市场舞台的序幕。在关于华安基金能否带动大势、如何选择股票的种种猜测中,许多人似乎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它很可能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变化的一个里程碑。
在股市上“操练”了十多年的孙海弟一直有个理想,那就是有一天成立属于自己的投资机构,凭着自己的经验与能力为那些在证券市场上“屡败屡战”的散户们提供理财服务。尽管早已取得了证券分析师资格,但他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在中国“至少还要再等十年”。
然而当他看到媒体上即将发行的华安创新证券基金的介绍时,他发现这正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理财服务。“尽管现在还是政府指定的基金管理公司,但谁能说过上三、五年我就不能做呢?”孙海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幢景。
尽管这个“未来”也许还很遥远,但作为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基金的出现确实代表着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美国,有95%的基金属于开放式基金,实际上早在五、六年前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都在申请成立开放式基金。”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韩方河说。
8月25日,一向极为低调的韩方河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中央台的《商界名家》节目里面对着数十位媒体记者和投资专家侃侃而谈。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创造了中国基金业的诸多第一,韩方河自己也被业内誉为“中国基金第一人”,这次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再次为华安增添了一项“第一”的荣衔,而在对中国基金业发展了如指掌的韩方河眼里,这项“第一”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事实上开放式基金是介于股票和债券储蓄之间的一个投资品种,它的风险小于股票大于债券和银行储蓄,收益一般来说应该大于债券和银行储蓄但可能小于股票,它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投资品种。”韩方河这样解释。
在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亚洲有限公司总裁田仁看来,中国的基金管理,特别是中国部分私募基金管理,正在踏入一个误区。因为很多机构在这些基金管理公司的引导下,目前追求的不单单是保本,而且要求保证收益。
“如果要求资产管理保证收益的话,中国从一开始就不要搞股市,同时这种误区让人忘记了资本市场本身应有的风险,忘记了资本市场的最根本的意义。为什么有资本市场?是因为需要有带有风险性的投资!”
而开放式基金由于面临着自由赎回的压力,在总的资产分布、投资组合上都会与过去许多以炒作保证收益的封闭式基金有很大不同,这恰恰与华安长期以来注重企业真实价值和长线投资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在谈到对企业价值的调查时,据韩方河介绍,华安的每个分析员一年要跑30到40家企业,重点联系企业每人达到20家。目前,华安实地了解的企业已占深沪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在考察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调查企业的公开账目,而且要从企业的客户和竞争对手那里了解更多的真实运作情况。“其实要了解一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打几次电话到企业里,看看它的总机服务水平和态度。”韩方河笑着透露了他们的一项“杀手锏”。
正是这种投资理念的不同,使得开放式基金的出现成为证券市场由“庄股时代”向“机构时代”转向的一个标志。由于开放式基金没有规模限制,同时在投资理念上更多地倾向于平衡型而非高风险、高利益的成长型,因此更适宜于中、小散户的进入。
据统计,截至1998年,全世界基金规模已达3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有6000多只基金,资金总额约5万亿美元,日本的基金资产约600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只有几十只基金,数百亿元资产。开放式基金的出现,令中国证券市场的基金开始由“大户型”向散户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