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打击走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海关总署披露,今年1至8月以来中国共查获走私大要案1043起,案值54亿2400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3%。与此同时,打击走私的效果也已在市场上直接体现了出来,据报道,自8月份以来,国内氮素肥料每吨售价上涨35.7%;电脑晶片上涨20%至30%;进口香烟售价上涨28%,其他如化工原料和家电等产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回升。
为了进一步了解打击走私后对市场的影响及反应,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部份专业市场。
油品市场:严打从这里开始
今年7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成立大会上指出,今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过量进口和走私的冲击,石油石化行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一季度有3700多口油井关闭停产,1──5月份石油石化行业首次出现亏损。
在对石化企业的采访中,记者再次感受到了油品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后果。据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正是由于近年来成品油走私的猖獗,已经使得许多炼油厂陷入了近于停产的局面。
“你可以算一下,目前我国每吨成品油价格近2000元(广东省石油公司柴油价格为1780元),而走私进口油价低到1400元,如果你是加油站老板,你会进谁的油?”
当记者问及走私成品油有多大利润时,这位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一个例子,目前我国沿海走私油品的船只多为渔船改装,而一名“油老板”(走私者)就曾亲口对他说,只要走上两三趟,(其利润)就可以购买一艘新船。
正是这一高额的利差令走私者挺而走险,据报道,在广东汕尾等地区的成品油走私不但数量惊人,而且还有走私者在走私码头上公然铺设管道、建泵房及油库等大型设施,视国家政令于无物。
这位在石化行业从事多年工作的管理人员对此的评价是:一是石化系统内部管理混乱;二是国内生产设备、技术的落后,客观上造成了生产成本高,价格降不下来。
据他介绍,新加坡一座800万吨的石油炼厂,只需500名员工管理与操作,而在我国同样规模的炼厂,至少需要50000人才能维持正常运作。落后的生产率最终造成的是价格差异,如果我国一吨成品油的生产成本为2000元的话,则新加坡的成本只需要70美金(约630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却仍在不断地申报发展石化工业。在这些项目中,许多由于资金不足,是不符合经济规模没有竞争力的项目。据资料表明,在某一行业内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的,大体可视为在适度重复范围以内,在此以下就步入过多重复建设的范围了。而现在我国石油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60%,这一情况不由得令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惊呼:“一场耗资巨大的过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眼看就要泛滥开来。”这种泛滥的结果无疑是进一步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石油产品的生产成本。
低效率的生产造成了客观上的价格差,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走私者得以利用这一价格差冲击国内市场。除了客观因素之外,目前我国油品市场的管理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正是这一缺乏管理的市场成为走私油流入的“保护伞”和“消化站”。
广东省石油集团干部林耀培就有这样的看法:“工农兵学商,齐齐办油站,不乱才怪。”尽管国务院有着明确规定,石油产品属于国家的专控商品,经营范围有着严格要求,但现在的事实是加油站、油库遍地开花,全省加油站多达9800多个,其中仅有300个是由国有集团控制。
这些“身份不明”的加油站所受约束极少,有关管理部门除了在销售价格上对其作出限制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硬性的规定与要求。这就使得他们能够“放心大胆”地大量购入走私油以降低经营成本。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使得一些正规经营的油站入不敷出,不断亏损,最终不顾上级公司的三令五申,一咬牙也加入了经营走私油的行列──据石化企业的人说,现在已经不是某些人,甚至某些集团走私的问题,而是已经发展到一种整个行业都走向畸形的境况了。
正是面对着这一严峻的形势,中央下定了决心要首先堵住这个“油漏斗”。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8月全国共查获成品油走私大要案102起,数量达28万5600吨,案值4亿7600万元,比去年全年查获总量还增长了82%。与此同时,中国石化企业也在6月份摆脱亏损,达到盈利5.4亿元。
随着打私力度的加大,石化行业复苏的迹像已日渐显露,但正如记者在采访时,一位石化企业的负责人所说的,“石化行业真要摆脱困境,唯一的道路是进行体制改革,提高管理素质,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否则,今天打了一个走私,明天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摆在面前……”
电脑市场:“因为汇率上升了……”
走进爱华电子市场,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人流比以前少了许多。就连过去每天必站在市场门口散发传单的推销员也不知到哪儿去了。记者来到市场内,随意问了几件电脑产品的价格,感觉上是差别不大。似乎传媒报道中提及的“价格激涨”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明显。
在市场门口的电脑专卖店里,记者随意询问了几种电脑的价格,向销售员问道:“有朋友告诉我最近电脑要降价,似乎还没有降吧?”销售员看了记者一眼,慢慢回答说:“降价,这一段恐怕不可能了。本来倒是要降的,但是这一段……汇率涨了的缘故。”
一位顾客告诉记者,他本来早就想买一台电脑,结果朋友告诉他电脑的价格还会往下降,让他等等再说,今天他路过这里,顺便进来看一看。“好象也没怎么降嘛,有的还升了呢,我问柜台老板,他说这一段没货,让我过一段再来看看。”
记者来到另一间从事电脑组装与销售的公司里,公司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一段电脑及其配件的价格确实涨了,而且涨幅还不小,“大概在20%左右吧。但在市场上看不出来,因为真正的行情大家心里都清楚,跟柜台上摆出来的是两回事。”
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电脑市场上的价格往往相差很大,这其中既有硬件质量、品牌上的差异,也有着进货渠道不同,甚至假冒伪劣的问题;“就是同一个牌子的产品,你在这个柜台跟另一个柜台价格上就可能相差很大。”这位工程师说,许多假冒产品连他也看不出来。因此象他这样经常要买配件的往往都会找熟人,而在市场里也会有一种口耳相传的“信誉”,谁的东西好,价格低,慢慢就会有一群固定的客户。
当记者向陈先生问及电脑市场的走私问题时,他坦率地回答说:“只要有路子的,都会这样做,不做你就没法活。”陈先生说,现在电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利润越来越低,“有这么一句笑话,叫卖电脑不如卖白菜,真的,你要全按正当渠道进一车电脑卖下来,那利润说不定还真没有一车白菜高呢。”
记者提起在电脑专卖店里小姐所说的“汇率”时,陈先生笑着说,这也是个半公开的秘密了,因为走私脑和配件需要外汇,所以许多电脑经营者都需要到黑市上去换外汇,现在官方排价大概是1美元兑8.9人民币,但随着金融风暴以来,在黑市上已经炒到一美元兑10—15元人民币了,这种黑市汇率的浮动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价格。
“那么说现在实际上还是以走私为主了?这种情况能够真正得到控制吗?假如彻底堵住走私后,对你们会有什么影响?”
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陈先生沉吟了一会儿。
“我先回答你的最后一个问题吧,假如真能彻底堵住走私渠道,可以说对我们没有什么大影响,因为到那时候整个市场的价格自然上涨,我们实际上只是把正常进口的成本再转到消费者身上去而已。”
“但是能否真正控制我现在也不好说,我所能说的是,只要有一个漏洞,让走私电脑和芯片进来的话,那整个市场最终还是象今天一样。很简单,如果我不做别人也会做,而最终被挤垮的还是我自己。”
“真正做到控制走私的话,最大的得益者会是谁?”
“从经济上,是政府;从市场上,是国内的电脑企业;现在国家对这些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但有一些就落不到实处,最基本一个,你在性能价格比上就竞争不过别人,如果真能控制走私,那起码在价格上国内企业就扳回一点劣势,而这一点在市场上的效果是惊人的。”
记者随后问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从心里来说,你是愿意象现在这样,还是控制走私?”
陈先生的回答也很坦率:“真要能够控制走私的话,就象我刚才说的,对我们的利益反而不会有太大的触动。我现在怕的是又是一阵风,过了以后一切又恢复原样,那样的话现在去搞什么‘规范经营’的又变成‘傻冒’了。从心底里我绝对拥护反走私,毕竟咱也是个中国人;但在现实里,要是别人都在走,我也一定会去走,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我犯不上去做市场上的‘道德烈士’。”
烟草市场:“现在生意不好做。”
烟草走私可算是走私里的“传统行业”了,然而在今天,它们却依然是走私者们所青睐的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额的税率带来的利差。据统计,我国去年仅烟草一项流失的关税就达900亿之多,其走私范围之广,数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朋友的介绍,记者来到一间“貌不惊人”的小店里,据说这里的老板很“有料”,除了香烟之外,什么手机、电器他都能弄到。记者声称自己开了个小店,想进一点儿便宜的香烟,老板不是很感兴趣地问要什么,要多少。随后告诉记者现在货不多,价钱也贵一些,如果要的话等一段时间可能会便宜点儿。
在随后的闲聊里,这位老板突然冒出一句话:“现在生意不好做,不比前几年了。”据他说,那时不止有当地来批发的,甚至还有外地来一车一车往回拉。“现在到处都是水货(走私货),谁还用得着上这儿来买啊。”
一位坐在他身边的小伙子接口说道:“就是,现在不是搞不到,而是搞到了也没有人要,有什么办法。”说到这儿,他凑了上来,“你有没有什么朋友做大生意的,要什么货只管说一声,我这边绝对没问题。”
记者乘机问了一句:“现在海关查得这么紧,你还有办法吗?”
“海关?”小伙子做了个轻蔑的手势,“他们查得了多少?只要有人要,我就有办法能弄到。”
记者随后走访了几家小店,发觉进口香烟的价格和数量都没有什么变化。据了解,香烟作为国家专控商品,每年的进口数量是有着严格控制的,但如果以国家批准进口(包括免税)部份与市场上所出售的香烟总量来比较的话,其中的差异可以说令人触目惊心。据海关人员介绍,近两年香烟走私有减少的趋势,然而从香烟市场来看,其数量却在不断上升。
其中的奥妙确实足以令人深思。
反走私:打破“经济怪圈”的一击
在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一间位于繁华路段写字楼里的“进出口公司”,装修豪华的办公室里一共只有三个人在上班,一位总经理,一位副总经理,再加上一名财务总监。由于是朋友介绍,记者单刀直入地问道:“你们这里主要做些什么?”
总经理含蓄地笑了笑,说:“按正式的说法,我们是为那些没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公司做进出口代理业务。通俗地说,就是搞批文。”
“搞一张批文需要些什么手续呢?”
“那就看各人的路子了,其中的关系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简而言之,有路子就很简单,没路子可能你跑断腿也弄不到。”
“象这种方式跟走私有关系吗?”
“当然没有,这都是合法的进出口手续,怎么能叫走私呢?”
在临走的时候,记者又问了一句,“象你们这样又不挂牌子,又不做宣传,怎么会有客户来呢?”
总经理回答道:“我们不用出去拉生意,只做熟人的。”
记者无法判断这间公司的性质,但是据朋友说,公司的老板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在进出口这一行里没有他办不到的事。
这也正是记者在短短的三天里最深刻的感受──从石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我走私油库的老板们都“不得了”到电脑行业的朋友透露某企业两年内偷税近亿元之多;从批发市场的一名小贩“什么都能搞到”再到“神通广大”的进出口公司老板。记者所面对的仿佛是一个充满“奇迹”与“神通”的神话世界。
这里所唯一缺乏的就是“规范”与“规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这样的市场里,“试图保持正常商业规范的公司,往往会发现自己是在和采用大量行贿手段的其它公司展开不平待竞争。”
“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结果:只要劣币与良币等值,只要现存体制不能使手持劣币者受到惩罚,人们便不会奉公守法,而是会仿效那些投机取巧以及贪污受贿者。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则是,记者所采访到的大多数企业与经营者,都对反走私抱着一种拥护的态度,“走私真的该治一治了”是记者在采访中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在实际经营中,他们却不得不有意无意地充当的走私品的销售渠道,因为“不这样就无法活下去。”
在一个畸形的市场竞争机制下,甚至最有良心和规范的企业也不得不卷入“灰色的竞争”。就在这种时候,他们也还期望着有一天能走出怪圈,步入健康而正常的竞争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反走私已经远远不止是增加国家税收、保护民族企业发展;而更成为打破市场畸形竞争的关键一环。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海关等缉私部门之外,还需要更多政府部门的参与,更加艰苦的努力……
附表:8月份以来部份商品涨价幅度
品名 | 单位 | 升幅(价格) | 升幅(百分比) |
成品油 | 吨 | 300——400元 | |
聚脂切片 | 吨 | 1200元 | |
涤纶短纤 | 吨 | 2200元 | |
乐凯相纸 | 筒 | 16% | |
氮素肥料 | 吨 | 35.7% | |
电脑晶片 | 20%—30% | ||
进口香烟 | 条 | 28% | |
食用油 | 500毫升 | 0.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