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讨论

书评目录
新书评 林毅夫的洞见与坚守 ——《从西潮到东风》 文学·文化 由柔弱以臻至道                                                                ...
由柔弱以臻至道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读后黄河 小时候贪看名人名言逸事掌故之类,有一个故事曾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是说巴尔扎克有一把手杖,上面刻着:“我粉碎了一切障碍。”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文人,在自己的手杖上也刻了一句话:“一切障碍粉碎了我。”...
异端的权利
黄河 人物传记常常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份,从这个意义上,传记作家可以被称之为“历史学家”。假如茨威格也被称为“历史学家”的话,那么我会把他叫做“人性的历史学家”或“人类精神的历史学家”。在茨威格的作品中,“人”从来只是描述、分析与解剖的对象而不是主角,在他所有的小说、传记、历史和回忆录里,主角永远是一位:那就是“人性”。...
王小波:在狂欢与永恒之间
黄河 一 第一听说王小波是在一位作家朋友那里。他说你看过王小波的东西吗?我老老实实说没有,他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一定要找来看看,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看王小波的作品简直就……”就什么他没再往下说,这让我莫名其妙地联想起武侠小说里的一句话,“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杂语与喧嚣
——《米哈伊尔·巴赫金》             黄河 据说苏格拉底是个善于谈话的人,他喋喋不休地追问每一个走近自己身边的人:...
大师和《大师和玛格丽特》
黄河 “在苏联俄罗斯文学的广阔原野上,我是唯一的一只文学之狼。有人劝我在狼皮上涂点颜色,这是个愚不可及的劝告。涂上颜色的狼也罢,剪去狼毛的狼也罢,怎么也像不了一只鬈毛狗。” ──布尔加科夫致斯大林 对于布尔加科夫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这毫不奇怪──整个世界都曾对他感到陌生。这是布尔加科夫的不幸,更是文学的不幸。然而时间终究是公正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流逝里,它把那些显赫一时的平庸之作扫入尘封的记忆,而让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深埋于地底的钻石闪烁出夺目的光彩,将它们镶嵌在众神的苍穹……...
纳博科夫和他的水晶球
黄河 文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回忆的艺术。 这句名言不知道是谁说的,倘若说它确实在某种意义上道出了文学艺术的部分本质的话,那么关于回忆和时间本身却很少被小说家们当成写作的主题(或者说,主角),这也是一个事实——尽管在所有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包含了时间的因素。...
守中以臻入圣
——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读后 黄河 对于每一位围棋爱好者来说,吴清源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传奇”可以包纳的了,而是一种近乎“神”的存在。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是围棋迷,曾自称古今中外最佩服的,“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他为吴清源的另一本回忆录《天外有天》所撰的序言中提到:...
互看与误读:一位汉学家的心灵史
——《中国纵横》读后 黄河 26年前,刚被纽约州立大学解聘的历史学教授黄仁宇,还在为他几经周折仍然无法出版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而焦头烂额。 之所以数度被出版商拒之门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学术著作“不是以学术论文的传统形式写成的”。“在中国历史领域,只有史景迁曾以这种风格写过。”黄仁宇在其自传《黄河青山》中写道。...
不信青史尽成灰
黄河 十多年前,王小波的作品曾经一度在高校内以电脑打印稿的形式流传,“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某种标志’。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收到‘类似谩骂的退稿信’,这也是标志——就象该隐额头上的记号一样,让他们永远被放逐于人群之外。”...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