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堂

太极觅劲

太极拳论文随笔

陈沛菊:太极拳的练习要点
要中正 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
太极拳总论 缓慢柔和,平稳舒展。 连绵贯串,呼吸自然。 虚实分明,上下相随。 速度均匀,轻灵美观。 含胸塌腰,沉肘松肩。 虚灵顶劲,开裆贵圆。 下盘稳固,浩气沉丹。 清气上升,升于百会。 浊气下降,降于涌泉。...
朱天才讲座:太极文化、太极养生与太极功夫
本文为朱天才大师2013年3月23日在深圳虚拟大学园讲座录音整理,略有删节,未经大师本人审阅。 未经主办方深圳天才太极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及朱天才大师本人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作用任何商业用途。因研究和学习需要在网络上转发的,也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声明。...

学拳手记

初学感受
(2011-06-17 11:49:22) 不知不觉间学习太极拳已有一年多了,其间许多新鲜的感受与体悟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变淡,乃至遗忘。虽说生命本就是在发现和遗忘之间的轮回,但仍然免不了我执之念,希望留下一丝半点踪迹,以供异日追寻,姑且略记之。  ...
Read More
前期体会
在经历了数月自我感觉几无寸进的摸索后,终于出现新的突破。 前两周因为陪家人北京广州转了一圈,未能得空练习。回家后前天终于恢复日常晨练,奇怪的是,在停了一段时间后,拳一上手顿时感觉又不同了——以前掩手肱捶打出去时,要刻意把胳膊扭上一扭,以表示拳谱中所谓的“螺旋劲”,但这次无意中腰背一拧,右拳便象鞭子般“啪”地甩了出去。...
Read More
陈家沟纪行
缘起 作为一名陈氏太极拳的初学者,早已对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充满好奇与想象。 2012年8月下旬,借师傅朱保林(朱天才大师长子)回乡省亲之机,深圳天才太极院部份学员跟随造访陈家沟天才太极院总部,我亦有幸忝随其末,来到了闻名已久的太极圣地陈家沟。...
Read More
“一圆两点六缠丝”理论在陈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深圳天才天极院 朱保林  黄河 太极拳与缠丝劲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家沟地处黄河与洛水交汇之处,传说伏羲在此看到黄河与洛水交汇而领悟了阴阳生克之理,成为此后数千年中国阴阳文化的源头。诞生于此的太极拳,也正是中国古老阴阳文化的一种延续与发展。因此亦有“天下太极出河洛”之说,此说既是指太极拳的诞生地,也指出了太极拳的文化传承。...
Read More
练拳手记2020
1月6日 打石之年 连续三天高强度太极拳培训,又是一身酸痛。早起练上一轮后,酸痛感似乎反而消失了不少。 听课时张志俊还记得我,跟我这是“两年第三次”来参加培训了。 尽管过去一年解决了左腿隐患,自觉腰胯又有不小进步,但到了培训班一试手,依然感觉与门内学员相差甚远。...
Read More
练拳手记2019
1月7日 12月30至1月1日参加张志俊新架培训班。 正如他在班上所言,教的虽是新架第五段套路,但实际上讲的还是“梢节领劲,两头卷曲”这一宗旨在拳架中的具体应用。 其间与东阳推手,忽然发现自己左肘定位依然飘浮,导致整个上部劲力框架不整,亦常失膨胀之感,下一段当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Read More
练拳手记2018
1月2日 张志俊培训班学习感受 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1日,参加深圳张志俊太极拳会馆主办的第四期高级培训班,感受颇深。 在上培训班前也看过《高手》、《最高境界的格斗术》等文字视频,也参加过其弟子朱利尧的培训,并对他进行了两个多少时的专访,自认为对其理论已经有所了解。...
Read More
练拳手记2017
1月3日 元旦太极年会期间,跟李辉学推手试劲后,感觉肩背略有酸痛,显然还有僵劲被锁在背关节处了。同时对其横劲和贴肘发劲几无化劲空间,往往直接被推动。 对此有两种理解:一是自己肩背处劲依然不整,因此在接劲时无法转化;二是推手姿势有漏洞,不应被他抓住压死己劲的角度。...
Read More
练拳手记2016
1月3日 早起练缠丝约一小时,试着不放音乐,一边体会体内劲力,一边数息内观。过去未感觉到的一些微小关节和筋键阻滞也能清晰体会到,此后练四式十三式时,丹田摧动感觉稍明显:骨盆至脐下有气团感,开合之间由丹田摧动则更易形成“三合”之感,此或即“内三合”之意?...
Read More